三年前十大杠杆炒股平台,禾迈股份以557.8元的“天价”刷新A股发行纪录,上市后股价一度冲上1338元,成为仅次于茅台的“千元贵族”。 但如今,它的股价只剩101元(复权后跌幅83%),甚至一度跌破90元。
2021年12月,禾迈股份带着“光伏逆变器龙头”的故事登陆科创板。 557.8元的发行价、225倍的市盈率、超募10倍的资金——这三个数字直接把市场看懵了。
公司原本只想募资5.8亿元扩大产能,但在保荐机构中信证券的操作下,最终募到55.78亿元。 超募的50亿元多到“花不完”,公司甚至公告要用45亿元买理财产品。 有股民调侃:“这到底是来搞光伏,还是来搞金融的?”
机构给出的价格区间从52.5元到798元,相差15倍。 高价区间的主导者正是中信证券关联基金,它们以“看好行业前景”为由力挺高价发行,最终让禾迈股份成为“人造神话”。
上市首日,禾迈股份盘中暴涨47%,中一签最高赚13万元,弃购的股民捶胸顿足。 随后半年,借着新能源风口,股价一路飙升至1338元,机构高呼“万亿赛道龙头”“中国版Enphase(美国逆变器巨头)”。
但表面的风光掩盖了致命问题:公司2021年净利润仅1.85亿元,对应发行价市盈率却高达225倍。 相比之下十大杠杆炒股平台,当时光伏龙头隆基绿能动态市盈率仅30倍。 有分析师私下透露:“这就是击鼓传花,看谁接最后一棒。 ”
光伏行业产能过剩、欧美关税制裁、逆变器价格战……每一个利空都成了砸盘的借口。 到2025年5月,股价最低跌至89.38元,连零头都守不住。 期间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弹,抄底的散户一次次被埋。
更扎心的是基本面崩塌。 2024年净利润同比暴跌32%,2025年一季度直接亏损1036万元。 公司解释“受行业周期影响”,但投资者发现:同期竞争对手昱能科技、德业股份仍保持盈利,唯独禾迈“亏得最惨”。
中信证券作为保荐机构,不仅拿走1.42亿元保荐费,其关联基金在上市初期高价抛售,轻松赚取数倍收益。 而公司实控人邵建雄,在2023年股价还在400元高位时,就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套现超5亿元。
散户和基民却深陷泥潭。 有投资者晒出账户截图:“1338元时没卖,想着能冲2000元,现在只剩89元,这辈子都解不了套了。”
禾迈股份主打的微型逆变器,曾是资本热捧的“蓝海市场”。 但现实很骨感:2023年中国微型逆变器产能过剩率超过40%,产品毛利率从50%暴跌至30%。
禾迈股份的崩盘并非孤例。 近三年A股共有27只新股发行价超过100元,其中19只已破发,破发率超过70%。
证监会2024年曾对禾迈股份超募问题启动核查,但最终以“程序合规”结案。有律师指出:“现行规则下,只要机构愿意报高价,散户注定是买单者。 ”
回顾禾迈股份的轨迹,每一个环节都写满资本的算计:用“新能源”“高科技”包装传统制造业;
保荐机构与关联资金哄抬发行价;超募资金用于理财而非主业;大股东在业绩变脸前精准减持。
当股价崩塌时,券商早已赚走保荐费,大股东套现数十亿,只留下4.2万户股东守着缩水90%的账户。
有散户在股吧写下:“以前以为1338元是起点十大杠杆炒股平台,现在才知道那是终点。 ”
旗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